金華職業技術學院:“農創客型”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
《中國教育報》2019年12月23日12版
2019-12-23 10:34
閱讀
收藏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強農興農為己任,聯合金華市農業農村部門、共青團金華市委、金華市農科院、金華市農創客發展聯合會等單位,在園藝技術專業實施“農創客型”人才培養計劃,培養了一大批具備互聯網思維和眼光、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農創客型”人才,為傳統農業轉型注入了新的元素和能量,從而實現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無縫對接。
創建高職“雙線三階、多維遞進”園藝人才培養模式,提供了個性成長和創新創業能力發展空間
學院突破原有以知識和技能為主線的人才培養模式,本著關注每個學生發展的教育情懷,將園藝產業先進技術、優秀文化、發展需求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創建了以產業為導向的園藝技術專業“雙線三階、多維遞進”人才培養模式。雙線是指文化育人與技術育人并舉。三階指將教育進階和學制劃分為“哺育、成長、放飛”三個階段,由通識到專業,由統一到個性,實施整體性、分段式、個性化培養。“多維遞進”是指依據學生成長規律,按簡單到復雜的邏輯關系,從“目標體系、課程體系、師資體系、實踐體系、服務體系、評價體系”等多個維度系統思考、科學制定學生不同階段的培養方案,使農創教育目標、課程、師資、實踐、服務、評價等方面呈現螺旋遞進關系。
文化育人 按“塑魂(開啟夢想)→體悟(體驗創客)→立人(踐行精神)的路徑,將“大國三農主題教育、紅色文化、創業文化、校園文化、企業文化和金職精神”循序漸進地引入教學內容,以潤物無聲的方式滲透到教育教學全過程;校團協同,以課程思政、“創青春”“志愿匯”“科技助農”等為載體,引領學生堅定理想信念。
技術育人 將人才培養與發展產業緊密結合起來,學生跟隨導師分蔬菜、果樹、花卉3個方向3天“校內課堂”和2天“田間課堂”互換學習,半農半讀,農學交替,讓學生一邊接受教育一邊發展產業,以學促用,以用帶學,企學研,成為知農愛農新型人才。
踐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推動基于農創實踐的教學創新
根據園藝生產具有季節性、區域性和周期長的特點,學院將專業教學對接園藝產業發展,優化課程結構,形成“哺育—成長—放飛”三階遞進式農創課程體系。哺育階段開設通識課程和專業平臺課,讓學生走進農村、走近農民、走向農業,成長階段開設生產技術類課程和經營管理類課程,突出生產經營和創業能力訓練;放飛階段開設專業拓展課程和頂崗實習,培養學生解決復雜農業問題的綜合能力和高級思維。
學院開發“花卉生產技術”等課程優質數字化教學資源,編寫出版《蔬菜生產技術》等新形態教材,組建模擬公司,學生按股份進行角色分配,按照現代企業制度開展經營活動;通過與校外基地金東區農業農村部門合作,教師帶領學生定期深入田間地頭,引選“香野”草莓等蔬果新品種、推廣番茄嫁接等新技術,讓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實現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考試為中心”向“學習為中心”的轉變。
推進評價方式改革,實施多元全程的學習成果評價
學院突出對學生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考核,開展以能力為導向的多元評價,組建學生學業生涯檔案,根據學習經歷、職業能力測試結果和從業經歷,評定星級“農創客型”畢業生,建立多樣化的學業指導和考核評價體系。
2018年以農業類專業之冠的成績評為浙江省名專業,同時也深受考生和家長的信賴,2018年、2019年普高招生投檔線位列全省農業類專業之首,其中2019年二段線錄取人數達到全部。企學研,據浙江省教育評估院調查,2016屆學校園藝技術專業畢業一年后就業率為全部、對口率為86.05%(全省63.65%),自主創業率達15.79%(全省4.49%),就業滿意度92.79%。近兩年,學生獲全國職業院校職業技能大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全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銀獎1項、浙江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2項,教師獲全國職業院校教師教學能力比賽一等獎1項。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省現代職業教育研究中心 胡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