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深入推進的當下,增材制造技術作為智能制造領域的核心支撐技術,已被納入國家“十四五” 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會同教育部等部門,先后出臺《建設產教融合型企業實施辦法(試行)》《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實施方案》《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賦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 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為產教融合筑牢政策根基。本項目依據國家產教融合政策要求和教育部第二輪“雙高” 標準框架中打造“ 對接崗位、數智融合”的金課程、打造“場景真實、開放融合” 金基地的評價指標,旨在構建增材制造領域高質量產教深度融合的新模式,培養適應產業發展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項目目標
基于“ 對接崗位、數智融合”的金課程的要求,中國電子企業協會智能成型工藝及裝備分會增材制造高質量產教融合項目-產教融合實踐中心致力于:打造以企業真實項目設計教學任務、升級傳統課程、開發新課程,以學校教室+虛擬課堂+企業車間為教學空間的校企課程開發中心。
組織結構
中國電子企業協會作為項目指導單位,負責指導與監督項目建設工作,授權智能成型工藝及裝備分會實地考察項目承建單位、批準并發布項目文件、注冊登記項目建設單位信息、為項目承建單位授牌。
中國電子企業協會智能成型工藝及裝備分會作為項目立項單位,負責項目發起與策劃;組織專家團隊對項目承建單位進行實地考察,為項目提供深度專業指導、技術咨詢與建議。
項目征集遴選國內職業院校為項目承建單位,北京企學研教育科技研究院和深圳市創想三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合作建設單位,共同參與項目建設的相關工作。
校企課程開發中心建設內容
1.構建典型能力圖譜與一體化課程。
由校企雙方的資深專家共同組建能力圖譜研發團隊,深入調研增材制造行業全產業鏈的崗位需求。依據崗位核心任務,梳理出涵蓋材料研發、設計建模、工藝優化、設備操作及維護等關鍵環節的典型能力要素,繪制詳細的能力圖譜。以此為基礎,將能力培養目標分解到不同的課程模塊中,開發一體化課程體系。課程內容緊密結合企業實際項目案例,將其設計流程、工藝難點、質量控制等融入對應課程,實現課程與崗位能力的精準對接。
2.開發數字化課程資源。
在校企課程開發中心內,設立數字化課程資源開發小組。企業提供真實生產場景的視頻素材、設備操作演示資料以及實際項目數據,學校教師與專業的多媒體制作團隊合作,將這些素材轉化為豐富多樣的數字化課程資源。制作增材制造設備操作的三維動畫演示,讓學生能直觀了解設備內部結構和運行原理;同時發布到數字化課程資源管理平臺,方便教師、學生及企業員工隨時訪問和更新資源。
3.搭建學校教室+虛擬課堂+企業車間的教學空間。
學校教室,作為知識傳授的基礎陣地,配備先進的增材制造設備、專業設計軟件、及產品模型。教師在這里系統講解增材制造原理、材料特性、設計軟件操作等基礎知識,利用模型輔助學生構建直觀認知,為后續實踐筑牢理論根基。
虛擬課堂,通過創想云(領先的一體化3D打印平臺)打造沉浸式教學體驗。學生可在創想云平臺中體驗種類齊全的3D模型庫、云端切片及遠程打印、活躍的3D打印社區。
企業車間,則提供真實生產場景。學生在產教融合實踐中心定期參與企業生產任務,在企業導師指導下,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產中的工藝優化、質量控制等難題,熟悉企業生產流程與管理模式,實現從校園到職場的無縫銜接。
4.創新課業評價方式。
采用綜合職業能力測評(COMET)+ 結果考核的創新課業評價方式,全面、精準地評估學生的專業素養與實踐能力。綜合職業能力測評(COMET)聚焦于學生在復雜工作情境中的整體表現。通過設置一系列與增材制造實際工作高度相似的任務,從直觀性、功能性、使用價值導向性、經濟性、工作過程導向性、社會接受度、環保性、創新性八項能力指標進行測評,并給出測評報告。
結果考核則著重于對學生最終產出成果的評定。針對學生完成的增材制造產品,從尺寸精度、表面質量、力學性能等關鍵指標進行嚴格檢測,確保產品符合行業標準,以此評定學生對增材制造專業知識的應用和設備的操作能力。該培訓納入工業和信息化職業技能提升工程,對考核合格的學生頒發工業和信息化職業能力證書。
項目實施
1)依據校企課程開發中心建設標準完成XXX院校產教融合實踐校企課程開發中心的規劃設計,與合作院校簽訂合作協議,明確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2)啟動數字遠程實訓平臺和開發中心的建設工作,完成相關技術方案的制定和設備、設施采購。
3)制定校企課程開發中心運營規劃和活動計劃,成立課程開發團隊、明確課程開發范圍、結構和開發計劃、實訓項目范圍、實訓開展計劃等。
1)完成校企課程開發中心的建設和設備安裝調試,投入試運行。
2)數字遠程實訓平臺和開發中心初步建成并投入使用,開展教師和學生的培訓工作。
3)課程開發團隊聯合企業按照運營計劃開展課程開發任務。
4)組織學生按照運營計劃開展實習實踐活動,開展實踐教學、社會培訓、真實生產和技術服務清單,按照實習實踐管理辦法進行管理和考核。
1)對校企課程開發中心的運營情況進行評估,開展實習實訓過程記錄、跟蹤和評價情況,根據評估結果進行優化和改進。
2)完善數字遠程實訓平臺和開發中心的功能,豐富教學資源。
3)對校企課程開發中心的運營成果進行項目或階段驗收,確保滿足運營規劃要求。
4)總結項目實施經驗,形成可推廣的產教融合模式和實踐教學成果,進行宣傳和推廣。
項目保障
成立由學校領導、企業代表、行業專家組成的項目領導小組,負責項目的統籌規劃和決策。設立項目辦公室,負責項目的日常管理和組織實施。建立校企雙方定期溝通協調機制,及時解決項目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2.師資保障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通過選派教師到企業實崗鍛煉、邀請企業技術人員兼職兼課、開展教師培訓等方式,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和專業水平。建立“產業教授 + 技能大師” 雙導師制,形成覆蓋增材制造全領域的專家資源庫,為項目實施提供師資支持。
3.經費保障積極爭取學校、政府財政支持、行業企業投入,多渠道籌措項目資金。強化項目運營目標,設置合理的實訓項目數量及實訓頻次、實訓周期。
校企課程開發中心建設內容清單
項目聯系人
李登 13928435504
洪鑫城 13652303906
標簽:
上一篇:2025一帶一路暨金磚大賽第八屆虛擬現實(VR)產品設計與開發賽項全國選拔賽的通知
下一篇:增材制造高質量產教融合項目之產教融合實踐中心建設指南